西昌市文化馆2019年年报

发布时间:2020-02-04 浏览:3480

西昌市文化馆2019年年报

 

发布单位:西昌市文化馆

年报类型:公共文化服务事业

发布范围:面向社会公开

发布时间:2020年2月4日

发布渠道:官网

根据工作安排,现将西昌市文化馆2019年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给予公开,请社会各界监督。

(一)主要工作成效

1、场馆开放。西昌市文化馆所有活动室从星期一到星期天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每周开放56小时,2019年,为64个群团和17个班级长期提供免费的活动场地,并为部分单位、团体和个人临时提供免费预约场地。全年场馆开放12172场次,进馆活动群众达25.6万人次,成为我市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

2、文艺培训。2019年,西昌市文化馆面向成人和青少年常态化开设了免费文艺培训课程29项,其中长期培训班14个、短期集训班1个、暑期培训班10个、点单式预约培训班4个,包括声乐、钢琴、二胡、手风琴、美术书法、街舞、芭蕾、拉丁舞、葫芦丝、少儿主持等18个门类,招收学员1300余人,培训近1400课时,有效地培养了学员兴趣爱好并提高了学员文艺素养。

3、文化活动。全年组织开展大型节庆活动8场,组织开展专题活动6场,组织节目参加各类比赛和展演6项。

节庆活动方面,春节期间举办西昌市迎新春民俗文艺展示、迎新春第九届舞龙比赛,元宵节举办西昌市闹元宵优秀文艺节目展演,端午节举办“浓情端午 百姓舞台”西昌市2019端午节文化惠民演出,建党节组织庆祝建党98周年歌咏大赛,中秋节举办“嫦娥奔月 月韵西昌”2019年中秋节非遗展演展销,国庆节举办《我和我的祖国》大型红歌快闪活动。

节目组织方面,创编节目《七彩西昌》参加“中国梦劳动美”2019年全州女职工提素建功展风采大赛;创作小品《回家》参加凉山州“千村万户”讲禁毒故事及文艺表演比赛;编创大合唱《在灿烂阳光下》参加全市庆祝建党98周年歌咏赛;组织洞经古乐参加凉山州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活动;组织节目《我和我的祖国》参加2019年凉山州暨西昌市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与电视台合作拍摄《我和我的祖国》MV并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专题活动方面,举办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化进大通门社区活动;举办 “月城之春”重庆、西昌、会东三地群众合唱交流展演;组织 “西泠十家走进西昌”公益活动,募集并收藏作品50多件;组织“潮起建昌”西昌建市四十周年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征集并收藏优秀摄影作品近500件;在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我馆组织多个非遗项目参加开幕式及主题日演出;在国际马拉松比赛中,组织近5000人参与到近40个点位的文化氛围营造。

4、作品展览。2019年,西昌市文化馆先后成功举办凉山州第八届书法篆刻展、“我们的节日”——西昌市迎新春美术书法作品展、西泠十家书画篆刻展、“雒水汉风”广汉历史文化展、墨韵南粤——凉山佛山艺术作品联展、“潮起建昌”西昌建市四十周年大型主题展、“清廉四川”庆祝建国七十周年书画摄影展、西华师大美术学院教师书画走进西昌展、雅安凉山美术作品联展、免费培训学员书画成果展等10场展览,展出各种书法、绘画、摄影、雕刻、篆刻类优秀作品近2000件,免费观展群众超过50000人次,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稳定的作品展示交流平台。

5非遗保护。完成全市非遗普查工作,基本摸清市内非遗留存现状,在此基础上,经过申报和评审等环节,认定了西昌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颁发了证书,凉山木雕、西昌火绘、西昌泥塑、董氏医学、礼州庙会等13个项目入选,建立起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填补了市级非遗项目空白,为申报州级及以上非遗项目名录、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和开发非遗资源打下基础。同时组织非遗项目参加西昌市中秋非遗展示展销、凉山州文化和遗产日、成都第七届世界非遗节等大型活动,组织洞经古乐团赴云南曲靖进行交流,并为西昌学院、西华师大、上海交大师生及多家媒体开展多场专场展演,进一步宣传了非遗文化。

6、资源普查。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对我市文化类资源进行普查,摸清了民族乐器、地方戏种、美术馆藏、非遗项目等方面基本情况,整理出一批具有文旅融合价值的资源,初步完成了资料收集和数据填报。

7、获得荣誉。在“中国梦劳动美”2019年凉山州女职工提素建功展风采大赛中,我馆创编的节目《七彩西昌》获得一等奖。在凉山州“千村万户”讲禁毒故事、文艺表演比赛中,我馆创作的小品《回家》获得第二名。编创大合唱《在灿烂阳光下》参加西昌市庆祝建党98周年歌咏赛获一等奖。2019年7月,凉山西昌邛都洞经古乐体验基地被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队伍建设滞后。一方面,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旺、品位越来越高,文化馆开放时间、开放门类大量增加,开放要求不断提高,作为文化服务窗口,文化馆目前只有19个编制,不少艺术门类残缺,且专干能力参差不齐,工作上显得捉襟见肘。

另一方面,我市正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这些活动数量多、规模大、要求高,但我市没有专业的文艺表演队伍,表演队伍均是临时拼凑而成,年龄偏大、水平不足,导致节目质量大打折扣,无法支撑一些重要活动,也难以为西昌文旅形象宣传推介加分。

2、文化产品单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数量上快速增长,品味上不断提高,市上各种大型文旅活动对文化项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文化馆提供的文化服务项目不够丰富,质量有待提高,渠道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非遗基础薄弱。长期以来,我市非遗工作缺乏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非遗保护意识淡泊,保护传承起步晚,非遗工作机制缺乏、资料无存,国家级、省级、州级非遗项目申报和认定数量很少,而市级非遗项目也一直处于空白状态。作为凉山州首府,很多优秀非遗项目被其他县抢注,导致我市能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非遗项目十分有限,目前,非遗项目在文化交流、旅游宣传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但西昌非遗资源积累少、挖掘晚,形成一个明显的短板。

(三)下一步公共文化服务重点举措

1、强化错时开放

西昌市文化馆所有活动场馆除上班时间外,每个晚上、周末和节假日均正常开放,部分培训班安排在周末和晚上,部分文化活动也在下班时间举行。通过错时和延时开放,为市民提供便利,让更多上班族和上学族也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

2、推广点单服务

为防止文化服务供需错位,增强文化供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馆将预留部分资源,为达到相应条件的乡镇、社区、单位、学校、协会、社团等提供点单式免费预约服务。为20人以上的集体提供活动场馆的预约服务,为40人以上的集体提供文艺培训的点单服务,为400人以上的集体提供文艺演出或文艺节目点单服务,为公益性单位提供录音制作预约服务。通过大力推行点单式预约服务,将服务导向由“给”变成“要”,让公共文化服务真正有需要的人群。

3、引导社团发展

将规模较大、机构健全、管理规范的文艺社团纳入评分管理,针对纪律、卫生、参加公益活动、比赛获奖等方面,每月对文艺社团进行考核和公示,每年根据评分结果安排活动场馆,评定10至20个优秀文艺社团并给予一定奖励,以促进社团管理规范化,同时组织文艺社团开展以“百姓大舞台”为内容的交流展演活动,支持民间文艺队伍发展壮大,夯实群众文化基础,繁荣群众文化事业。

4、开展总分馆制建设

根据省、州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启动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充分利用已有文化馆、站,通过提升基础、完善功能、规范管理,初步构建西昌市文化馆“一总多分”的公共文化服务布局。通过总分馆制建设,整合各乡镇、社区零星分散的人才、资金和项目,实现资源统筹,增加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服务均等,努力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5、建设文化志愿队伍

从高校和社会招募部分热爱文化、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初步组建一支20人左右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并以此辐射联动多个文艺志愿服务社团,充实文艺工作力量,长期参与我市公益文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文化活动质量,引导更多群众关注和参与文化活动,使热爱文化、服务文化成为城市的时尚。

6开发文艺培训网上报名系统

根据公众对信息发展需求,结合文化馆数字服务建设,利用现有微信公众平台,补充完善相应功能,开发文艺培训课程网上报名系统,方便市民利用手机、电脑终端在网上报名参加各类免费文艺培训课程,使文艺培训报名、招录等系列工作更加科学和便捷。

7、推进非遗保护

一方面,推进项目保护。要再挖掘一批优秀传统文化项目,为认定第二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申报州级非遗项目做好项目储备。要组织开展非遗项目的培训、交流活动,利用节庆活动平台开展非遗项目的展示、展演和展销活动,进一步宣传非遗文化。要升级包装洞经古乐,实现与旅游融合发展,促进生产性保护。

另一方面,建设非遗展厅。对新列入市级非遗名录的项目进行资料采录和归档整理,同时补充完善已有非遗项目的文字、图片、音像、实物等资料,据此形成全面、系统、规范的非遗项目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依托市文化馆新场馆,建成我市非遗陈列展厅,并向市民实行常态化免费开放。

8、参加文化馆等级评定。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的统一部署,迎接全国第五次县级文化馆评估定级,努力实现“保二争一”的目标,并以评级为契机,推动文化馆工作不断规范、上档升级。

 

西昌市文化馆

2020年2月4日


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